目前分類:道教經藏=祭儀論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源流和影響-2  

墨子說的很清楚,祭祀天神和鬼﹛祖先神靈﹜,有利於統治者的政治;獲得神靈的佑護,可以『謀事得,舉事成,入守固,出殊勝』。孔子也曾說:『齋戒以事鬼神,擇日月以見君,恐民之不敬也。』通過祭祀使民敬畏鬼神,掌握神權的君長自然得到敬尊。《國語,處語下》說:『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歲祀。』先秦社會濃鬱的神靈信仰和頻繁的祭祀生活動,使﹛周禮﹜、﹛禮記﹜、﹛儀禮﹜得以總結編撰成集,三禮作為先秦宗法宗教祭祀的經典,其豐富的祭祀內容,令人嘆為觀止。以上論述旨在說明:植根於傳統文化土壤的道教齋醮,不能不從先秦文化中汲取營養。先秦時期以經形成,是宗法宗教的敬祀理論和觀念,遂為道教齋醮所承。天、地、人三才是古代宇宙觀的基本要素,先秦時期己經形成,是宗法宗教的主要物件。《禮記.禮運》說:『夫禮,必本於天,殽於地,列於鬼神。』這裏的鬼神,即指人鬼,先秦之禮分為五體,即吉禮、嘉禮、軍禮、賓禮、凶禮,其中吉禮就是祭祀儀式,其他四禮也有祭祀鬼神的內容。縱觀道教齋醮的祀神系統,無論後世道教祭壇諸神陣容如何強大,職司多麼齊備,但乃是天、地、人神系統的衍變。在羅天大醮一千二百神位中,先秦時期祭祀的昊天上帝,已衍生出玉虛上帝等五十四位天帝;日月星辰,己由太陽帝君、太陰元君和數百位星君組成;山林川澤之神,已由名山洞府的眾多真君、仙官及江河湖海之神真結成;至於人鬼等祖先神靈,以被道教的天師、真人而取代之。道教豐富的想像思維,卓絕的造神能力,可以在普天大醮的祭壇上創出三千六百位神位,也只能是天、地、人神的變化衍生。先秦時期的祖先崇拜,己經形成相當成熟的祭祀理論。《國語.魯語上》載春秋時魯國大夫展禽說:※『夫聖王之制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參考書籍

=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

=多福軒文史工作室◎王之醮=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齋醮儀式=源流和影響  

 道教原始觀念的萌芽,早在夏商周以前就已經產生。遠在二萬五千年至五千年前的山頂洞人,以用死者生前飾物作隨葬品,這反映了山頂洞人相信靈魂不死。這種原始宗教的樸素觀念,標誌著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的智慧、能力的提高。在仰紹文化時代,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靈魂崇拜觀念己十分盛行。在五帝時代,即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父系氏族公社時代,隨著華夏文化的產生,天神上帝、日月星辰、山川風雲、四方百物、氏族英雄,都受到華夏先民的信仰和崇祀。原始宗教祭祀儀式是伴隨神靈觀念而產生的。山頂洞人遺骸周圍撒出的紅色粉末,被認為是最原始的宗教儀式。進入夏商周期,對天神上帝的信仰和祭祀,己經達到癡狂的地步,出土的殷虛卜辭,反映了天神祭祀的頻繁舉行。以對天神上帝的信仰和祭祀為核心,夏商周統治者己將原始宗教改造為國家的宗法宗教,天神上帝作為其王權的象徵,成為統治者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人間力量採取了人間力量的形式』。魯國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公》曾評價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統治者利用這種超人間的力量,確乎可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春秋戰國時期,祭祀已成為國家的頭等政治大事。《左傳》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語.楚語下》說:「祀所以昭孝息民,撫國家,定百姓也,不可以已。」《禮記.祭統》說:「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祭祀上天神靈,實為統治者鞏固人間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古者聖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一求興天下之利。是以率天下之萬民,齋戒沐浴,潔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為政長也,下者萬民有便利乎其為政長也。』※

參考書籍

=道教神仙信仰與祭祀儀式=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