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神明的由來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西羅殿之大駕  

台南西羅殿廣澤尊王神秘-大駕-
觀大駕是台南俗稱的無頭轎多為無覆頂之藤製神轎,四人為組與神明所乘八抬大轎有所不同,在台南地區早期供陰魂乘坐轎內與一般神轎較為不同的是無頂內乘以神主步行至嶽帝廟申冤訴狀為多,現大多改為神明用來為信徒解決卡到陰或者多為信徒請益使用,改覆以紅布前掛代表五營兵將的五色篙錢,內乘以神尊外懸以護法將軍以區別與陰魂使用無頭轎之區別稱以觀大駕,下圖為台南西羅殿觀大駕為信徒解決疑難雜症之剪影.....

....正宗原味.....大駕之宗...........靈動之力..聖王辦事或巡境最佳工具之一...

西羅殿..坐大駕之聖王又稱【太保】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廣澤尊王十三太保之由來  

保安廣澤尊王十三太保之由來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據-台南西羅殿-說法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廣澤尊王事蹟  

廣澤尊王的事跡傳說

相傳某一年當地數月未降甘霖,大地乾裂農作物枯槁處處飢餓成災,鄉人乃祈求郭聖王降雨解厄,不久郭聖王果然大顯神威,頃刻間烏雲密佈天降甘霖及時解除旱象造福鄉里,眾人於是入廟再次焚香禮拜深深感謝聖王神恩,後來郭聖王被視為大陸福建一帶的守護神,相傳祂時常顯靈庇祐人民清雍正皇帝尚為太子時曾染患天花惡疾群醫束手無策,正當病情危殆昏迷不醒之際忽夢一孩童手持名為降痘丹的藥丸相贈並自稱為泉州郭乾,隔天夢醒即無藥自癒完全康復雍正正式登基後就派人到泉州府查訪,才知郭乾乃鳳山寺鎮廟主神乃敕封為保安廣澤尊王,郭聖王保國衛民的靈跡還有很多,有一次盜賊即將入侵詩山鎮當地百姓倉皇失措六神無主之下只好入廟請示廣澤尊王,尊王降乩諭示眾人不必驚慌也不必遷移他處自有奇蹟出現,隔日狂風暴雨驟起溪澗流水湍急賊眾不得渡河,進退維谷之際忽見一白衣人身騎白馬涉溪而過盜賊以為該處水淺就跟隨其後,賊眾一直走到溪流中央溪水突然由淺變深眾賊全部滅頂,詩山鎮的鄉人在郭聖王的庇祐之下安然度過這次災厄,宋紹興年間皇宮發生火災正當危急之時空中閃現郭聖王白旗瞬間大火即告撲滅,朝廷感念其救火功勞乃敕封郭聖王為廣澤侯,宋慶元年間又加封為-忠孝惠咸威武英烈廣澤尊王-以謝其嘉惠百姓之恩,廣澤尊王得道成神之後屢次顯靈渡人神奇傳說非常多,不管大陸或者台灣都有許多民眾虔誠供奉,在大陸福建泉州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即每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時,廣澤尊王都會離開寺廟巡行遶境以祈福報,又因尊王生前事親至孝,所以每隔三年便要回到故鄉安溪的太王陵祭拜父母的-封塋-當地人稱為-孝墓-而在台灣的廣澤尊王廟宇大部份都訂定農曆八月廾二日前後前往大陸福建泉州封瑩謁祖.....待續....十三太保之由來...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廣澤尊王傳說之二  

另一個傳說

廣澤尊王在世俗名為郭乾,自幼以孝名聞鄉里胸懷大志,但卻時常自嘆生不逢時未能盡忠報國,後來有一次他離家數月未歸行蹤不明,郭乾的母親託人四處查訪,最後發現郭乾在某處荒僻的大樹下打坐,任憑眾人如何哭喊呼叫皆無反應,家人觸其軀體尚有一些溫度但卻沒有一絲呼吸,鄉人見狀都覺得是一件奇事,郭乾的母親於是拜託鄉人將郭乾的軀體從樹下移到石頭上,然後才抱住郭乾大哭失聲,此時郭乾卻突然雙眼睜開左腳盤坐右腳踏地雙手屈握穩若泰山,鄉人看此情景隨即跪地叩拜就在當地建廟供奉郭乾不死之身,尊稱郭乾為郭聖王...............待續.....事蹟......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安廣澤尊王傳說之一  

 敕封九天孝輔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威靈顯化保安廣澤尊王之由來
右腳盤坐左踏金獅廣澤尊王的事跡與傳說
廣澤尊王的在世姓名有兩種傳說,一為郭忠福或郭洪福或者郭福,另一種傳說則稱其為郭乾,首先來看看關於郭忠福的記載--勤奮謙讓的牧童
郭忠福自幼貧困十二歲時父親就逝世與母親相依為命,因家境困苦為使母親三餐可繼就到當地富戶人家楊員外之處放羊,郭忠福每日放羊早出晚歸勤奮不懈細心照顧羊群以換取微薄的工資,無論颳風下雨天氣如何變化每天黃昏必定準時回家侍奉母親,楊員外雖然家財萬貫但為人不善對待郭忠福刻薄萬分,但郭忠福從來不會怨天尤人只是逆來順受,一切順應天意雖身處逆境卻甘之如飴不改其勤奮謙讓的本性,仍滿心歡喜地照顧羊群,相傳郭忠福所放牧的羊隻數量總是維持不變如果楊員外賣掉十隻隔天羊圈的母羊就會生下十隻小羊,當地人對此奇蹟都嘖嘖稱奇楊員外為求將富貴利祿集於一身,特地聘請一位地理師探勘靈穴想要改葬祖墳以庇廕後代子孫福祿壽三者皆備,由於楊員外待人刻薄所以接待地理師時也吝嗇如昔,不但三餐只供給粗茶淡飯還讓他委身於牧童郭忠福的簡陋住處,郭忠福看見楊員外接待地理師如此不善心中著實感到過意不去,因此對地理師殷勤侍奉倒茶致意聊表地主之誼,地理師心中暗暗感激,數日之後兩人就無所不談,地理師看郭忠福心性善良對他的親切又頗有好感,就時常陪郭忠福到草嶺放羊,一日楊員外將跌落糞坑的肥羊拿來招待地理師,卻對地理師謊稱是特別宰殺來款待他的,地理師受寵若驚不禁懷疑是否另有隱情,追問之下明白實情的郭忠福深感楊員外不該如此,就將實情告知地理師,地理師知道實情後非常生氣決定不將所發現的靈穴吉地告知楊員外,他所發現的靈穴吉地就在楊員外主宅後面的羊圈內,由於地理師對郭忠福的老實非常讚許想說這樣的一塊寶地與其讓為富不仁的楊員外不勞而獲還不如讓給善良忠厚的郭忠福,於是就告訴郭忠福並詢問他的意願郭忠福雖然對地理師的好意感激不盡,但老實的他卻說如果得到吉地只讓我一人福祿雙全我不願為也,如果可造福人群對百姓有所貢獻我才願得此穴,地理師聽了以後甚感佩服,就叫郭忠福將其父親的遺骸撿骨之後焚燒成灰和水遍灑於羊圈內的吉地上,而且必須邊灑邊哭如此才能完全取得吉地的靈氣,郭忠福就依命行事羊圈內竟然隆起一座土墳,地理師馬上指示郭忠福跪地叩拜並告訴他此地為黑蜂穴不久有黑蜂傾巢而出被螫則必死無疑,你必須馬上向東疾走等看到一牛騎人人戴銅笠水變紅鯉魚跳樹那個地方就是你安身之所,日後必有奇蹟出現,地理師說完就辭別而去經過一刻之後羊圈內果然飛出無數的黑蜂,郭忠福馬上背負母親往東而逃不知內情的楊員外一家與羊圈內的羊全部被黑蜂螫死無一倖存,郭忠福背著母親一直跑到南安縣詩山鎮的鳳髻山下,忽然之間就下起大雨郭忠福看見一位牧童躲在牛肚下避雨,一位和尚頭頂著銅鈸遮雨,山上的紅土被雨水沖刷到河中泛出一片紅光,又看到一位漁夫釣到一尾鯉魚時用力過猛將魚甩到樹下勾住魚在樹上拚命掙扎,郭忠福目睹此景見地理師的預言一一應驗自知已經來到目的地,就與母親在此結茅為舍安居樂業,牧童得道升天郭忠福與母親在鳳髻山下過著貧苦的日子以砍柴伐木維持生計,為了使母親不致挨餓郭忠福每天都早出晚歸風雨無阻地入山擔柴,十六歲時有一天與同伴到山上砍柴休息時在一株古藤上盤坐忽然心有所感就馬上叫同伴請他母親前來,郭忠福之母聞訊趕來只來得及拉住忠福的一隻腳而忠福已經雙眼張開得道升化為神,不久尊王的母親也過世並與忠福的父親一同受當地人民奉為太王太妃,因為這一段傳說所以民間後來奉祀廣澤尊王的神像大部份是右腳盤坐左腳踏獅雙眼如珠天真無邪,關於尊王雙如珠的說法也有另外一種傳說,前一種說法是因為母親拉下一隻腳致使尊王成神時雙眼張開以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激,後一種傳說則指尊王得道時母親提醒尊王眼睛要看遠處照顧遠方的眾生。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上聖母》=由來.jpg  

  導引迷船渡海潮,天上聖母慈心救海難,台灣流行一句話「三月瘋媽祖」,每年農曆三月是全台媽祖廟進香、遶境、出巡、謁祖等最為熱鬧的時節,媽祖的信徒追隨其鸞駕,千里迢迢回到祖廟舉行祝禱大典,或者遶境出巡。默娘修真成道聖母姓林名默娘,祖籍中國福建省莆田縣湄州島。父親林愿公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大善人,母親王氏原育有一男五女。其子林洪毅年幼多病,夫婦兩人每逢初一、十五就往廟寺燒香拜佛,希望可以再得一子。後周世宗顯德四年(九五七年) 六月十五日 , 林 夫人王氏夜得一夢,夢見南海觀世音大士賜服一粒仙丹,不久就身懷六甲,至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年) 農曆三月廿三日 亥時,有一道紅光自西北而來,射入 林 夫人的房間,不久就誕生了海上之神天上聖母。由於她自出世到滿月都沒有哭過,父親就為她取名為「默娘」。
默娘自幼天資超凡,慧根過人,心性善良,每日燒香拜佛,誦讀經文。八歲那一年,父親聘請博學碩儒前來林府,教導默娘讀書,默娘聰穎伶俐,十二歲就精通經史子集。十三歲時,有一位自稱「玄通道人」的異士,來到林府傳授默娘儒、道、釋之學理,以及「玄微秘法」,三年後,就告別雲遊四海而去。此時默娘已經精通儒、道、釋三教之書,自身修持也已到達元神出竅、救世修真的境界。十六歲時,默娘偶見一神道手捧銅符,由井中慢慢升騰而上,馬上跪地合掌敬禮,神道賜其銅符,並授以修真成道之術。從此以後,默娘虔心修佛,漸能驅邪救世治病,神通廣大。莆田縣湄州島附近的人民,都稱呼她為「神女」。
立志救海難默娘十七歲那一年,湄州島西門夾鄉港口有一隻商船遭遇颱風,因為風浪很大,村民不敢出海解救。默娘知道這件事情,就馬上前往海邊,並折一把青草拋入海中,即時唸動真言,將那些草變成很多大杉,船上的人抱著大杉漂到海邊,都安然無事。從此以後,無論海上、陸地所有災難,默娘只要聽到消息,都前往搶救,莆田縣的居民都認為默娘是他們的守護神。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年)秋天,默娘之父及大哥渡海北上,在海中忽然遭遇狂風暴雨,當時默娘在家中心有所感,即時閉目元神出竅,欲往海上救護父兄。但是天數註定、劫厄難逃,在緊急關頭,默娘之母看其神色怪異,就大聲把她叫醒。默娘醒來之後痛哭失聲,說道:「父親無事,大哥已亡。」不久不幸之事傳來,證實默娘所言不虛。從此以後,默娘更虔心修道,立志要拯救所有在海上遇難的船隻。千里眼與順風耳宋太平興國七年(九八二年),湄州島西北方的桃花山常有二位妖怪出沒,附近居民驚恐萬分。這二名妖怪面貌兇惡、目如銅鈴、齒像短劍、身材高大、聲如巨鐘、來如飄風、去似閃電,就是後來媽祖娘娘面前的將軍千里眼以及順風耳。默娘聽到桃花山有二怪擾民、危害百姓的訊息,就提著銅符前往,在山中遇到二怪,力勸他們修道愛民。千里眼與順風耳勃然大怒,以為默娘只是尋常村姑,竟敢前來訓示,心中不服,就使出法寶與默娘交戰。默娘手提銅符、口唸神咒,二怪全身無力、四肢不聽使喚,只得認輸屈服,並懇求默娘開恩,表示願意隨之修道,一同救濟天下蒼生。千里眼與順風耳被默娘收伏了以後,就在桃花山修道,沒有再出來害人,靜靜等待她成神得道。因為有這些傳說,所以聖母的廟宇,除了天上聖母的金尊以外,也供奉示現降魔金剛像,眼觀宇宙萬物的千里眼『高明』,耳聽世間眾音的順風耳『高覺』,一同輔佐聖母驅邪鎮惡,護祐萬民。
媽祖得道升天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宋廬山簡寂陸先生  

  先生吳興懿族陸氏之子,諱修靜。道降元氣,生而異俗。其色怡怡,其德熙熙。明以啟著,虛以貫幽。少宗儒氏,墳索讖諱,靡不總該。以為先天撫化,混一精氣,與真宰為徒者,載在金編玉字,不形于此。遂收跡寰中,冥搜潛衡、湘,暨九嶷、羅浮,西至巫峽、峨嵋。如雲映松風,麗乎山而映乎水。功成,扣玄感神,授靈訣。適然自得,通交于仙真之間矣。宋元嘉末,因市藥京邑,文帝味其風而邀之,先生不顧。及太初難作,人心駭疑,遂溯江南游,嗜 阜之勝概,爰構精廬。澡雪風波之思,沐浴浩氣,挹漱元精。宋明皇帝襲軒皇淳風,欲稽古化俗,虛誠致禮,至于再三。先生固稱幽憂之疾,曾莫降眄。天子乃退齋築館,恭肅以遲之,不得已而蒞焉。于是順風問道,妙沃帝心。朝野識真之夫,若水奔壑,如風應虎,其誰能御之?先生撥霧開日,汰沙引金,指方以倒之。中人以上,皆自盈其分,司徒袁粲之流是也。既立崇虛館,殳氏所寶經訣,並歸于我焉。初先離山,有熊虎猿鳥之屬,悲鳴擁路,出谷而止。及天子不豫,請事涂炭之齋。是夜卿雲紛鬱,翌日乃瘳。先時洞真之部,真偽混淆。先生刊而正之,涇渭乃判。故齋戒儀範至于今典式焉。桂陽王構逆暴,白骨遍野。先生具棺櫬收而瘞之。其陰德密運,則無得而稱也。迨元徽五年春正月,謂門人曰:“吾得還山,可整裝。”眾感訝,詔旨末從而有斯說。至三月二日,乃偃臥解帶,膚體輝爍,目瞳映朗。但聞異香芬馥,滿室而已。後三日,廬山諸徒共見先生霓旌靄然,還止舊宇,斯須不知所在,相與驚而異之。顧命盛以布囊,投所在崖谷。門人不忍,遂奉還廬山,時春秋七十二。所謂煉形幽壤,騰景太微者矣。有詔謚曰“簡寂先生”,以故居為簡寂館,宗有道也。凡撰記論、議,百有余篇,並行于代。門徒得道者,孫游岳、李果之最著稱首。後孔德璋與果之書論先生雲:先生道冠中都,化流東國。帝王稟其規,人靈宗其法。而委世潛化,游影上玄。微言既絕,大法將謝。法師稟神定之資,居入室之品,學悟之美,門徒所歸。宜其整緝遺蹤,提綱振紀,光先師之余化,纂妙道之遺風。可以導引末俗,開曉後途者矣。

參考書籍◎多福軒文史工作室=雲笈七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雷平山真人許君  

  真人許翽,字道翔,小名玉斧。父穆,晉護軍長史,真位上清左卿。母陶氏,名科斗,入易遷宮。真人幼獨標挺,含真淵嶷,長史器異之。郡舉上計掾主薄,並不赴。清秀瑩潔,糠秕俗務,如泉去蒙,盈其科而自進。居雷平山下,師楊君,傳《三天正法曲素鳳文》。後定錄真人授其上道,告之曰:“學道當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難出。若不堅心正行,豈得見泉源耶?”真人常願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間,遂詣北洞告終,即居方隅山洞方源館中,常去來四年方平台,故《真誥》云:幽人在世時,心樂居焉。又楊君與長史書亦云:不審方隅幽人,設座于易遷戶中。真人化後十六年,當度東華受書,為上清仙公,上相帝晨《二錄》。太和二年丁卯,時年二十七歲。咸康七年辛丑生。自太和三年已後,無復顯跡。世譜年三十,則庚午年去世。《耆舊傳》云:在此洞石壇上燒香禮拜,因而不起。明旦視形如生。壇今猶存。《真誥》云:從張鎮南受衣解法。”蓋夜于壇上去耳。娶建康令黃演女,生男黃民,乃還家。

參考書籍◎多福軒文史工作室=雲笈七籤=.......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晉茅山真人楊君  

真人姓楊,名羲,晉咸和五年九月生于句容。似吳人潔白美姿容,善言笑。攻書好學,該涉經史。性淵懿沈厚,幼而通靈。與二許早結神明之交(二許:映與穆),思玄薦于相王,用為公府舍人。以永和初,受《中黃制虎豹法》。六年,又就劉璞傳靈符(璞即魏夫人長子也)。君淵沈應感,虛抱自得。若燥濕之引水火,冥默幽欻,相襲無眹矣。年三十六,以興寧乙丑歲眾真降授,有若上相青童君、虛真人、赤君上宰、西城王君、太元茅真人、清靈裴真人、桐柏王真人、紫陽周真人、中茅君、小茅君、範中候、荀中候、紫元夫人、南岳夫人、右英夫人、紫微夫人、九華安妃、昭靈夫人、中候夫人,莫不霓旌暗曳,神轡潛竦,紛紛屬乎煙消,淪蹤收于俗蹊。宴聲金響,于君月無曠日,歲不虛矣。君師魏夫人,儷九華而朋于諸真。故安妃雲:“明君受質虛閑,秘構玉朗,蘭淵高流,清響金宮,必高佐四輔,承制聖君,主察陰陽之和氣,為吳越鬼神之君。後二十二年,將乘龍駕雲,白日升天。今若不耐風火之煙,可尋劍解作告終之術也。”《真誥》筭以太元十二年丙戌去世。弟子許翽,先師告翽父穆,亦因君偶真。故許氏九人,雖道慶自先,數至神發,如塵鑑凝照,揮瑩之功,並歸子君矣。

參考書籍◎多福軒文史工作室=雲笈七籤=.......


文章標籤

=育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